在教学中我创设机会并提供时间让学生发问。首先,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发问。如教学第五课《童子救城》时,学生读了课题后,争先恐后地问到:童子为什么要救城?童子怎样救城?童子救城结果怎样?童子救城时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等等。老师经过筛选确定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边预习边思考,使学生听有所思,学有所思。其次,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导学生提问,教学结束时留出几分钟让学生质疑,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老师会听到一些意想不到、令人惊喜的问题。在教学《一个降落伞包》最后质疑问难时,同学们除了针对周总理那种崇高的精神发问以外,以下的问题应该说更具有创造性。有的问:周恩来可不可以抱着小扬眉跳伞?也有的问:周恩来可不可以和另外一位工作人员分别拉着小扬眉的手三人一起跳伞?还有的问:可不可以把小扬眉的两只手分别绑在工作人员的两只脚上进行跳伞?对同学们的提问,我惊叹不已,一一称赞,同时告诉他们,目前这样做恐怕还不行,希望大家从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为中国未来的航天事业增姿添彩,同时把自信送给了学生,可喜的是,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延伸到课后,课后同学们设计了四种如何带小扬眉跳伞草图,把想象的东西转化成了形象可视的东西。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手脑并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其次,学生在提问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水平不一,难免会提出幼稚引人发笑的问题,但要适当鼓励,使学生从"敢于发问"到"善于发问"。
另外,要不断帮助学生提问发问的质量:好问是学生的天性,但正像陶行知所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学生的发问水平有待于老师去提高。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训练。如让学生根据大自然中的一切自然现象尽可能地问:"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等问题,还引导学生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提问质量及提问兴趣。
最后,应给予发问的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对于爱发问、会发问、勤发问的同学,常用充满热情的话给予表扬,还授予"小好问"的称号。
3.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中的"做"字,我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讨论形式除了有同桌、四人组外,有时还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提高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为了使课堂讨论更有意义,我常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组织学生讨论,一是得出规律性的总结之前引导学生讨论,二是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三是某一个问题有多种解答方法或思路时引导学生讨论。